相机折腾史

发表于:2023/01/20       浏览:168       1条评论

20世纪90年代末,正读小学的我拥有了人生第一部相机,傻瓜式胶卷相机。那时候这类相机各商场的柜台全面铺货,乃至地摊上都随处可见。价格便宜,功能单一,效果差,怀着好奇用压岁钱在荷花池市场购买了一台,成为了小小摄影师。那个年代胶卷价格比较贵,富士、柯达的胶卷价格在20元左右,乐凯的稍微便宜些。由于第一次使用胶卷相机,不知道胶卷要送到暗房里边冲洗,照完后就将胶卷底片给扯了部分出来,导致那卷废掉了一部分。由于胶卷花销较大,没用多久就放弃了使用。

相机折腾史 - 第1张图片
红星小学(胶卷相机)

在读高中的时候,接触到了数码相机,同时手机也陆续增加了拍照功能,最开始像素只有30万像素以内,比较有代表的手机有索尼爱立信T628、阿尔卡特OT735i、K700C、诺基亚6600等,随后几年手机拍照功能突飞猛进,像素及成像效果都有了较大的提升。甚至有些旗舰手机能和消费级卡片相机抗衡。 工作以后,将手机换成了诺基亚E50,商务手机,虽然有130万像素的相机,但照相效果极差,那时候就想买个数码相机,因为没怎么去了解同期的产品,最后在同事推荐下购买了卡西欧Z77,机身小巧,700万像素。

相机折腾史 - 第2张图片
成都凤凰山下的村庄(Z77)

使用了一段时间后,对拍照有一定了解,在几个相机论坛逛了一段时间,对比论坛的照片,突然觉得购买的卡西欧画质实在一般,当时就该多去研究,去对比,如果再让我选择的话,一定选择佳能IXUS系列。

相机折腾史 - 第3张图片
2008年的黄龙溪(Z77)

2008年的国庆大假,一个人觉得无聊,就骑着单车带着相机到处转转,最后不知道怎么想的,就想骑着去黄龙溪古镇看看,那时候没有手机导航,跟着路标指示牌,来到了黄龙溪。后来加入了单车群,一有时间,周末就会有一次百多公里的近郊骑行,骑友有几个耍单反的,骑游的时候沿途拍照,看着群里上传的照片,那效果是真的棒,最后在信用卡的加持下购买了尼康D80+18-70。

相机折腾史 - 第4张图片
牛角寨(D80+18-70)

自从买了单反之后,每次出去骑车都背着,不嫌重,现在想起来都觉得可笑,目前状况是连开车都懒得从包里拿单反拍照。18-70镜头焦段太短,于是不知道哪根筋不对,将18-70换掉,购买了28-300,放在APS画幅机器上,折算下来广角端42mm,没了广角端,拍照不是很方便。

相机折腾史 - 第5张图片
贡嘎山(D80+28-300)

骑行牛背山的时候,不小心将28-300镜头摔在地上,导致UV镜损坏,边框轻微变形,还好没有对镜头造成大的影响,28-300镜头对我来说并不是很实用,我一般用广角拍风景比较多,最后贱卖掉28-300,购买了一部二手的金圈镜头17-55。

相机折腾史 - 第6张图片
九顶山(D80+17-55)

尼克尔17-55这支镜头最为理想,各方面都比较出色,搭配D80的CCD,出图效果实在不错,可惜后期光圈出了问题,放置久了光圈无法控制,维修两次也没好转,最后给了京东回收,购买了适马的17-50,和原厂的17-55差距甚远。

相机折腾史 - 第7张图片
色达(D80+17-50)

总觉得17-50这款镜头用起来不怎样,适马后来发布了18-35,最大光圈F1.8,在网上看过很多评测后入手这款。

相机折腾史 - 第8张图片
梨花(D80+18-35)

这款镜头用起来,效果不错,缺点就是特别重,容易跑焦。用了几年的时间,最后扔柜子里一年也用不上几次,出门旅游带着不是很方便,更不要说出国带着,到时候还得专门用相机包装着。随后开始研究微单和卡片机,那时候很看好RX100V,在去年去大理旅游的时候租来使用,觉得效果也一般。于是考虑松下的LX100M2。处理掉单反以后,在淘宝订购了一台。

相机折腾史 - 第9张图片
罗浮山(LX100M2)

松下这款相机采用4/3的感光元件,出片效果不错,机身小巧,便于携带。24-75的焦段也比较常用,除了屏幕不带翻转,都满足我的要求。 折腾到最后,总结一句就是,买就买好一点的,用得久,用得称心。换来换去只会消耗更多的金钱和精力。

除非注明,老庞博客文章均为原创,本文地址 https://laopang.org/archives/321,转载请以链接形式注明出处。

《相机折腾史》留言数:1

发表留言